18 条养肾好习惯:筑牢生命根基,焕发生命活力

·

在中医理论中,肾被视为“先天之本”,对人体的生长发育、生殖繁衍、水液代谢以及精神状态等诸多方面,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肾中所藏之精,不仅是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,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。若肾精充足,人的身体便会强健有力,精神饱满;反之,肾精亏虚则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,如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失眠健忘、性功能减退等。因此,养肾对于保持身体健康、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18 条养肾的好习惯,助力您筑牢生命根基,焕发生命活力。

一、提肛活动

提肛运动,看似简单,实则对养肾有着独特的功效。中医认为,肛门周围的肌肉与肾经密切相关,通过有规律地收缩和放松肛门,能够刺激肾经气血的运行,增强肾脏的功能。具体做法为:全身放松,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,配合吸气,舌舔上腭,同时肛门向上提收,像忍大便的样子;稍闭气后呼气,全身放松,肛门也随之放松。如此反复进行,每次做 30 次左右,每天可进行 3 – 4 组。提肛运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无论是在乘车、办公,还是休息时,都可进行。长期坚持提肛运动,不仅有助于养肾,还能预防痔疮、脱肛等肛肠疾病,提升盆底肌肉的力量,对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健康也有一定的益处。

二、多按摩耳朵

中医有“肾开窍于耳”的说法,耳朵就像人体的一个微型反射区,与全身脏腑经络紧密相连,其中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。耳朵上分布着众多与肾脏相关的穴位,通过按摩耳朵,可以刺激这些穴位,促进肾经气血的流通,达到养肾的目的。日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按摩方法:

  • 拉耳郭:用双手捏住耳郭上部,向上提拉,力度以耳部感到微微发热为宜,每次提拉 10 – 15 下;然后再捏住耳郭中部,向两侧牵拉,同样每次 10 – 15 下;最后捏住耳郭下部,向下牵拉,重复 10 – 15 下。
  • 摩耳轮:以拇指和食指沿着耳轮从上向下轻轻揉搓,使耳轮微微发热,每次按摩 3 – 5 分钟。
  • 按揉耳周穴位: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耳周的穴位,如耳门、听宫、听会等,每个穴位按揉 1 – 2 分钟,以穴位处感到酸胀为度。每天坚持按摩耳朵,能够起到补肾固精、聪耳明目、预防耳鸣耳聋等作用。

三、多护腰

腰部是肾脏的外在“屏障”,也是肾经经过的重要部位。腰部保暖对于肾脏健康至关重要,寒邪容易通过腰部侵入人体,损伤肾阳,导致肾脏功能失调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要特别注意腰部的保暖。尤其是在季节交替、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,要及时增添衣物,避免腰部受寒。在寒冷的冬天,可选择佩戴腰围,既能保暖,又能对腰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,减轻腰部的压力。此外,避免长时间弯腰劳作或久坐,以免损伤腰部肌肉和肾脏。如果腰部感到不适,可适当进行热敷,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腰部,每次热敷 15 – 20 分钟,每天 2 – 3 次,有助于促进腰部血液循环,缓解腰部疼痛,保护肾脏功能。

四、传统站桩运动

站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运动,它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,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,增强身体的内在力量,对养肾有着显著的效果。常见的站桩姿势有混元桩、三体式等。以混元桩为例,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脚尖向前,膝盖微微弯曲,收腹提肛,含胸拔背,两臂自然下垂,掌心向内,手指自然弯曲,头部保持中正。在站桩过程中,要保持呼吸自然、顺畅,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部,感受气血的运行。刚开始站桩时,时间不宜过长,可从 5 – 10 分钟开始,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强,逐渐延长站桩时间,每次可站 20 – 30 分钟,每天进行 1 – 2 次。站桩能够培补元气,增强肾脏的功能,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,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。

五、多在腰部臀部腿部下功夫

腰部、臀部和腿部是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部位,与肾脏密切相关。肾经、膀胱经等多条经络都经过这些部位。通过一些针对性的锻炼和保养方法,可以促进这些部位的气血循环,增强肾脏功能。例如,可以进行腰部的伸展运动,如左右扭转腰部、前后弯腰等,每个动作重复 10 – 15 次,每天进行 2 – 3 组,有助于放松腰部肌肉,促进腰部气血流通。对于臀部,可以进行深蹲练习,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缓慢下蹲,尽量保持大腿与地面平行,然后缓慢站起,每次做 10 – 15 个,每天进行 3 – 4 组,能够增强臀部肌肉力量,促进臀部血液循环。腿部的锻炼方法多样,如踢腿、踮脚尖等。踢腿时,双腿交替向前踢,尽量踢高,每次踢 10 – 15 下,每天进行 2 – 3 组;踮脚尖时,双脚并拢,用力踮起脚尖,保持 3 – 5 秒,然后缓慢放下,重复 10 – 15 次,每天进行 3 – 4 组。这些运动能够刺激腿部经络,促进腿部气血运行,进而滋养肾脏。

六、多运动,运动生阳

中医认为,“动则生阳”,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阳气的生发,增强肾脏的阳气。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,肾阳更是人体阳气的根本。通过运动,能够促进气血运行,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,提高肾脏的功能。适合养肾的运动有很多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,每天坚持散步 30 分钟以上,速度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,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。慢跑则更能增强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,每周可进行 3 – 5 次,每次慢跑 20 – 30 分钟。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柔和缓慢,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,能够调节身心,促进气血流通,每天练习 1 – 2 次,每次 15 – 30 分钟。无论选择哪种运动方式,关键是要长期坚持,才能达到养肾的效果。

七、小便时咬牙

在中医理论中,牙齿与肾脏有着密切的联系,“肾主骨,齿为骨之余”,牙齿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的功能。小便时咬牙这一习惯,被认为可以固摄肾气。具体做法为:在小便时,双唇紧闭,上下牙齿紧紧咬合,不要说话。这种做法有助于防止肾气外泄,起到养肾固精的作用。虽然这一习惯看似简单,但长期坚持,对于肾脏的保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随着年龄的增长,肾气逐渐亏虚,更应注重这些细节,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来养肾护肾。

八、五禽戏

五禽戏是我国传统的养生功法,由东汉时期的华佗创编。它模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,通过不同的姿势和动作组合,调节人体的气血、脏腑功能,对养肾也有很好的效果。例如,虎戏中的虎举动作,通过双手向上托举,模仿老虎举爪的姿势,能够拉伸脊柱,促进气血运行到肾脏,增强肾脏的功能;鹿戏中的鹿奔动作,形如鹿的奔跑,可使腰部得到充分的锻炼,有助于强腰健肾。练习五禽戏时,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呼吸的配合,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,呼吸要自然、顺畅。建议每天练习 1 – 2 次,每次练习 15 – 30 分钟。长期坚持练习五禽戏,不仅可以养肾,还能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,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。

九、舌头抵住上颚,多吞咽流出的唾液

在中医里,唾液被称为“金津玉液”,具有滋养肾精、润泽脏腑的作用。当舌头抵住上颚时,口腔内会自然分泌出唾液。此时,将唾液缓缓咽下,能够起到滋养肾脏的效果。具体做法为:全身放松,平心静气,将舌头轻轻抵住上颚,待唾液分泌增多后,分三次将唾液咽下,吞咽时要稍用力,想象唾液顺着喉咙缓缓流入丹田。每天可进行多次,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、晚上睡觉前以及感到口渴时,进行吞咽唾液的练习,效果更佳。这种方法简单易行,随时随地都可进行,长期坚持能够补充肾精,增强肾脏功能,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。

十、两手攀足固腰肾

“两手攀足固腰肾”是八段锦中的一个动作,对腰部和肾脏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。具体操作方法为:站立位,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两臂伸直向上举,双手掌心向上,然后上体前屈,两臂下垂,双手去触摸双脚的脚趾,尽量不要弯曲膝盖。如果一开始无法触摸到脚趾,也不要过于勉强,保持自然的伸展状态即可。然后,缓慢起身,恢复到站立姿势,重复上述动作 10 – 15 次。这个动作通过对腰部的前屈和伸展,能够充分拉伸腰部的肌肉和韧带,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,增强肾脏的功能。同时,还能锻炼腿部的肌肉力量,改善身体的柔韧性。建议每天进行 2 – 3 组,长期坚持,可有效养护肾脏,预防腰部疾病。

十一、握固

握固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,通过特定的手部姿势,能够固摄精气,增强肾脏功能。具体做法为:将大拇指扣在手心,指尖位于无名指(第四指)的根部,然后屈曲其余四指,稍稍用力,将大拇指握牢。握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,无论是在走路、坐着还是躺着时,都可练习。在睡眠时,保持握固的姿势,有助于收敛心神,防止精气外泄,提高睡眠质量,进而起到养肾的作用。握固看似简单,但长期坚持,对于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,增强肾脏的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。

十二、用脚后跟着地

用脚后跟着地走路,能够刺激肾经的穴位,促进肾经气血的运行,达到养肾的目的。具体行走方式为:保持身体挺直,抬头挺胸,双脚交替,先用脚后跟着地,然后过渡到脚掌,最后脚趾蹬地发力,向前迈出一步。行走时要注意步伐均匀,速度适中,每次行走 10 – 15 分钟,每天可进行 2 – 3 次。这种走路方式可以锻炼腿部肌肉,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,同时对肾脏起到一定的滋养作用。尤其适合中老年人,在锻炼身体的同时,有助于养护肾脏,预防肾脏功能衰退。

十三、贴墙功

贴墙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肾健身方法。具体做法为:背靠墙壁站立,双脚并拢,脚跟、小腿肚、臀部、背部、后脑勺都要紧贴墙壁。然后,身体缓慢下蹲,如同坐在椅子上一样,膝盖弯曲不要超过脚尖,保持背部始终贴墙。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的位置,停留 3 – 5 秒,再缓慢站起,恢复到站立姿势。重复上述动作 10 – 15 次,每天进行 2 – 3 组。贴墙功能够锻炼腰部、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,促进这些部位的气血循环,增强肾脏功能。同时,还能改善身体的姿势,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进行贴墙功时,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下蹲的深度和速度,避免过度劳累或受伤。

十四、多叩齿

叩齿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,被历代养生家所推崇。中医认为,齿为肾之余,叩齿能够激发和固摄肾气。具体做法为:口唇轻闭,上下牙齿有节奏地相互叩击,先叩大牙,再叩前牙,每次叩齿 36 下,每天可进行 3 – 4 次。叩齿的力度要适中,以牙齿不感到疼痛为宜。叩齿产生的振动和刺激,能够通过经络传导到肾脏,促进肾脏的气血运行,增强肾脏功能。长期坚持叩齿,不仅可以坚固牙齿,预防牙齿松动和脱落,还能起到养肾固精、延缓衰老的作用。

十五、少熬夜,保证睡眠质量时长

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和调养的重要时段,对于肾脏的保养尤为关键。中医认为,夜间睡眠时,人体的阴气逐渐旺盛,肾脏也在这个时候进行自我修复和滋养。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,导致阴阳失调,损伤肾脏的阴气和阳气。因此,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每晚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,睡眠时间不少于 7 – 8 小时。同时,要创造一个安静、舒适、黑暗和凉爽的睡眠环境,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。此外,睡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紧张,可通过听轻音乐、泡热水澡、喝一杯温牛奶等方式放松身心,促进睡眠。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充足的睡眠时间,能够让肾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,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。

十六、多拉伸大腿内侧

大腿内侧是肾经、肝经和脾经经过的部位,通过拉伸大腿内侧,可以刺激这些经络,促进气血运行,增强肾脏功能。常见的拉伸方法有以下几种:

  • 坐姿拉伸:坐在瑜伽垫上,双腿伸直,然后将双腿弯曲,脚底相对,双手握住双脚的脚趾,将双脚尽量靠近会阴部。接着,上体前屈,用额头尽量去触碰双脚,感受大腿内侧的拉伸,保持 30 – 60 秒。
  • 站姿拉伸:站立位,双脚分开约一腿长,将右脚向右侧伸直,脚尖向上,然后上体向左倾斜,用右手去触碰右脚的脚趾,感受左腿内侧的拉伸,保持 30 – 60 秒,然后换另一侧进行。
  • 躺姿拉伸:平躺在床上,双腿伸直,然后将右腿向上抬起,弯曲右膝,将右脚放在左腿的外侧,双手抱住左腿的大腿,向胸部方向拉,感受右大腿内侧的拉伸,保持 30 – 60 秒,换另一侧重复。每天进行 2 – 3 组,每组每个动作拉伸 2 – 3 次,能够有效拉伸大腿内侧的肌肉和经络,促进气血运行,达到养肾的目的。

十七、金鸡独立

金鸡独立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肾方法,它通过调节身体的平衡,刺激经络气血的运行,增强肾脏功能。具体做法为:双脚并拢,身体挺直,双手自然下垂,然后将重心移到右脚上,慢慢抬起左脚,离开地面,膝盖弯曲,将左脚放在右大腿的内侧,保持身体平衡。同时,要保持呼吸自然、顺畅,不要憋气。站立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延长,刚开始可以从 30 秒开始,随着平衡能力的增强,逐渐增加到 1 – 2 分钟,然后换另一侧进行。金鸡独立不仅能够锻炼腿部肌肉,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,还能刺激足底的涌泉穴,这是肾经的起始穴位,对肾脏有很好的滋养作用。每天进行 2 – 3 组,每组左右脚各站立 2 – 3 次,长期坚持,有助于养肾固精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。

十八、晚上泡脚

脚是人体经络的集中部位,肾经也起始于足底的涌泉穴。晚上用热水泡脚,能够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,刺激肾经穴位,达到养肾的目的。在泡脚时,可以加入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材,如艾叶、肉桂、花椒等,效果更佳。具体做法为:将适量的艾叶、肉桂、花椒等中药材放入锅中,加水煮沸后,倒入泡脚桶中,待水温适宜(一般为 40 – 45℃)时开始泡脚。泡脚时间不宜过长,以 15 – 20 分钟为宜,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。泡脚过程中,可适当按摩脚底的涌泉穴,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涌泉穴,每次按揉 3 – 5 分钟,以穴位处感到酸胀为度。每晚坚持泡脚,能够温补肾阳,促进睡眠,改善身体的虚寒症状,对肾脏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。

通过养成以上 18 条养肾好习惯,并长期坚持,您将能够有效地滋养肾脏,增强肾脏功能,预防肾脏疾病,提升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,用这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,为肾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,筑牢生命的根基,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