练八段锦,竟有这么多好处?

·

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,养生文化源远流长,其中八段锦作为一种古老的健身功法,历经千年传承,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健身效果,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喜爱。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投身于八段锦的练习之中。然而,要想充分发挥八段锦的养生功效,科学的练习方法至关重要。本文将深入探讨怎样科学地练习八段锦,帮助大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,收获健康的体魄。

一、八段锦的文化渊源与魅力

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时期,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。它将气功与健身操相融合,每一式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和哲学思想。八段锦的动作名称充满诗意,如 “双手托天理三焦”“左右开弓似射雕” 等,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动作的形态和功效。其功法共由八节组成,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每一节都紧密相连,环环相扣,形成一个完整的健身体系。

八段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健身运动,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,以及对身体和心灵整体调养的智慧。在练习八段锦的过程中,人们仿佛穿越时空,与古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,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。

二、练习八段锦的诸多好处

  1. 增强身体素质:八段锦的动作涉及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和骨骼。通过反复练习,可以有效地锻炼肌肉力量,增强骨骼的柔韧性和稳定性,从而提升整体身体素质。长期坚持练习,能够让身体更加灵活矫健,减少因年龄增长而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问题。
  2. 促进血液循环:在练习八段锦时,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能够加速血液循环,使血液更加顺畅地流向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。这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,及时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,为身体的正常运转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,从而提高身体机能。
  3. 调理脾胃:八段锦中有专门针对脾胃调理的动作,如 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。这个动作通过手臂的上下伸展和身体的扭转,刺激脾胃经络,促进胃肠蠕动,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,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
  4. 改善心肺功能:八段锦的呼吸方法强调深呼吸和气息的均匀流畅。在练习过程中,随着动作的开合,呼吸也相应地调整,这有助于增加肺活量,提高心肺的供氧能力。长期练习八段锦,可以使心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,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。
  5. 调节心态: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焦虑。而八段锦注重身心的统一,练习时要求注意力集中,排除杂念。在宁静的氛围中,专注于每一个动作的细节,能够让人们忘却外界的烦恼,使内心得到平静和放松。长期坚持练习,有助于调节心态,缓解焦虑和压力,提升心理健康水平。
  6. 促进睡眠:良好的睡眠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。八段锦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,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,缓解紧张情绪,从而改善睡眠质量。许多练习者反馈,在坚持练习八段锦一段时间后,入睡变得更加容易,睡眠也更加深沉,早晨醒来后精神饱满。
  7. 预防疾病:八段锦的练习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,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。通过锻炼各个脏腑器官和经络系统,使身体的防御机制更加完善,从而有效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,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等。
  8. 辅助治疗: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来说,八段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。例如,对于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适当的八段锦练习可以帮助稳定血压,改善心脏功能;对于患有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慢性疼痛疾病的患者,八段锦的拉伸和舒展动作可以缓解疼痛症状,促进康复。
  9. 疏通经络:中医认为,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,经络通畅则身体健康。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都有针对性地拉伸和刺激身体的经络,如 “两手攀足固肾腰” 能够有效拉伸腰部和腿部的经络,缓解颈肩腰腿痛等问题。通过练习八段锦,可以使经络得到疏通,气血运行更加顺畅,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。
  10. 健脾和胃:除了前面提到的 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 动作外,八段锦的整体练习过程也有助于促进胃肠道的蠕动,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,帮助消化食物,消除积食,使身体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,维持身体健康。
  11. 行气活血:八段锦的动作柔和缓慢,但又不失力度,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呼吸的配合,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使气血在全身顺畅运行。这对于缓解头晕头痛、手脚冰凉等因气血不畅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效果。

三、练习八段锦可能存在的坏处

  1. 受伤风险:如果在练习八段锦时姿势不正确或用力过猛,很容易导致身体受伤。例如,在做 “摇头摆尾去心火” 这个动作时,如果头部和腰部的转动角度过大或速度过快,可能会扭伤颈部和腰部;在做 “攒拳怒目增气力” 时,如果手臂用力不当,可能会拉伤肩部或肘部肌肉。
  2. 加重身体负担:当身体处于过度疲劳或精神状态不佳时,勉强进行八段锦练习,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,反而会加重身体的负担。因为此时身体的机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,无法承受较大强度的运动,可能会导致身体更加疲惫,甚至出现头晕、乏力等不适症状。
  3. 影响睡眠:如果在睡前进行高强度的八段锦练习,会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,难以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,从而干扰正常的睡眠。尤其是对于一些睡眠质量本来就不好的人来说,这种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。因此,建议在睡前适当提前一段时间结束练习,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放松。
  4. 增加脊柱负担:不正确的姿势在练习八段锦时可能会对脊柱造成较大的压力。例如,在做 “双手托天理三焦” 时,如果弯腰驼背,没有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,会增加脊柱的受力,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脊柱变形、损伤,增加脊柱疾病的发生风险。
  5. 对关节造成过度压力:八段锦中的一些动作需要关节进行较大幅度的活动,如果练习者本身关节存在问题,或者在练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动作的要领,过度用力或扭曲关节,就容易导致关节疼痛、磨损,加重关节疾病的症状。
  6. 增加心血管风险:对于患有高血压、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,如果在练习八段锦时没有遵循医生的建议,进行不适当的运动强度和方式,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、心率加快,加重心血管负担,甚至引发心血管意外事件。
  7. 月经期不适:女性在月经期间,身体较为虚弱,抵抗力下降。如果进行八段锦练习时不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,可能会加重经期不适症状,如腹痛、腰酸、月经量增多等。因此,女性在经期练习八段锦时需要特别谨慎。
  8. 空腹练习风险: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八段锦练习,身体可能会因为缺乏能量供应而出现低血糖症状,如头晕、心慌、出汗等。这不仅会影响练习效果,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。

四、科学练习八段锦的注意事项

  1. 练习时间
    • 上午 5:00-10:00 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练习时间。此时,太阳逐渐升起,阳气开始生发,人体的阳气也随之逐渐旺盛。在这个时间段练习八段锦,能够顺应自然界的阳气变化,更好地激发身体的活力,增强练习效果。
    • 晚上 21:00 左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经过一天的劳累,身体和精神都需要放松。在这个时候练习八段锦,可以帮助缓解一天的疲劳,放松身心,为良好的睡眠打下基础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晚上练习时不要过于剧烈,以免影响睡眠。
  2. 练习频次:一般来说,一天练习 1-3 次较为适宜。具体的练习频次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时间安排来调整。如果是刚开始练习八段锦,身体还需要适应过程,建议从每天 1 次开始,逐渐增加练习次数。对于身体状况较好、有一定练习基础的人,可以适当增加到每天 2-3 次,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。
  3. 呼吸配合:对于新手来说,在刚开始练习八段锦时,不必过于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,先自然呼吸即可。随着对动作的熟练掌握,再逐渐尝试将呼吸与动作相融合。一般来说,在做伸展、打开的动作时吸气,在做收缩、闭合的动作时呼气。呼吸要均匀、缓慢、深沉,避免憋气。通过呼吸与动作的配合,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,增强练习效果。
  4. 热身与放松
    • 热身是练习八段锦前必不可少的环节。在热身过程中,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,如转动头部、肩部、手腕、脚踝等,以及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,如伸展手臂、腿部等,帮助身体预热,提高肌肉的温度和柔韧性,减少受伤的风险。热身时间一般为 5-10 分钟。
    • 练习结束后,同样需要进行放松。放松可以帮助身体缓解肌肉疲劳,促进身体的恢复。可以进行一些缓慢的深呼吸,以及全身的拉伸动作,如站立位体前屈、侧腰拉伸等。放松时间一般也为 5-10 分钟。
  5. 避免过饥过饱:过饥时进行八段锦练习,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,影响练习效果和身体健康。而过饱时练习,会增加胃肠负担,导致消化不良、腹痛等问题。因此,建议在饭后 1-2 小时后再进行练习,或者在练习前适当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空腹练习。
  6. 练习后不宜立即洗澡:练习八段锦时,身体会出汗,毛孔处于张开状态。如果练习后立即洗澡,尤其是洗冷水澡,会使寒气通过毛孔侵入身体,容易引发感冒、肌肉酸痛等问题。建议在练习结束后,待汗液自然蒸发后,再用温水洗澡。
  7. 避免不良状态练习
    • 如果患有脊柱损伤,如骨折、脱位等,在损伤未完全恢复之前,不适合进行八段锦练习,以免加重损伤。
    • 严重心肺疾病患者,如严重的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,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,避免盲目练习八段锦,以免加重病情。
    • 身体过度虚弱的人,如大病初愈、营养不良等,身体的机能尚未完全恢复,此时进行八段锦练习可能会超出身体的承受能力,应先进行适当的调养,待身体状况好转后再逐渐开始练习。
    • 过饥过饱的状态前面已经提到,在此不再赘述。总之,在身体处于不良状态时,应谨慎练习八段锦,或者暂时停止练习,待身体恢复后再进行。

五、八段锦各招式的科学练习要点

  1. 双手托天理三焦
    • 站立时,双脚与肩同宽,膝盖微微弯曲,保持身体重心稳定。
    • 双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抬起,掌心向上,手臂伸直,将双手向上托起,直到头顶上方,同时吸气。
    • 在头顶上方时,双手手指交叉,翻转掌心向上,尽力向上伸展,拉伸整个身体,感觉从手指尖到脚趾尖都被拉长,保持这个姿势片刻,然后呼气,双手缓慢放下,回到起始位置。
    • 要点:在托举过程中,要保持脊柱的伸展,不要弯腰驼背。同时,手臂要伸直,用力向上托举,通过拉伸身体来调理三焦。
  2. 左右开弓似射雕
    • 左脚向左迈出一步,两脚距离略宽于肩,膝盖弯曲成马步姿势,脚尖向前,膝盖不超过脚尖。
    • 右手弯曲成拉弓状,向右后方拉,同时左手伸直,食指和中指并拢,指向左侧,如同拉弓射箭的姿势,在拉弓过程中吸气。
    • 然后换另一侧重复动作,即左手弯曲成拉弓状,向左后方拉,右手伸直指向右侧,呼气。
    • 要点:在做这个动作时,要保持身体的稳定,马步姿势要标准。拉弓和射箭的动作要有力,通过手臂和肩部的运动,拉伸胸部和背部的肌肉,增强心肺功能。
  3. 调理脾胃须单举
    • 站立位,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自然下垂。
    • 右手向上抬起,掌心向上,手臂伸直,将右手举过头顶,同时左手向下按,掌心向下,手臂伸直,尽量向下伸展,此时身体向左侧拉伸,吸气。
    • 然后换另一侧重复动作,即左手向上举,右手向下按,呼气。
    • 要点:在单举过程中,要保持身体的正直,不要倾斜。通过手臂的上下伸展和身体的扭转,刺激脾胃经络,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。
  4. 五劳七伤往后瞧
    • 站立位,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自然下垂。
    • 头部缓慢向左后方转动,眼睛看向左后方,同时吸气,然后头部转回正前方,呼气。
    • 接着头部缓慢向右后方转动,眼睛看向右后方,吸气,再转回正前方,呼气。
    • 要点:在转头过程中,要保持身体的稳定,不要晃动。转头时要缓慢、平稳,通过转头的动作,拉伸颈部和背部的肌肉,调节神经系统功能。
  5. 摇头摆尾去心火
    • 站立位,双脚分开,距离略宽于肩,膝盖弯曲成马步姿势。
    • 双手向上抬起,放在膝盖上,手指向前。
    • 以脊柱为轴,身体先向左前方倾斜,同时头部向左下方转动,眼睛看向左下方,然后身体向右后方转动,头部向右上方转动,眼睛看向右后方,如同摇头摆尾的动作,在转动过程中吸气。
    • 然后换另一侧重复动作,呼气。
    • 要点:这个动作难度较大,需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。在摇头摆尾的过程中,要保持身体的平衡,不要失去重心。同时,通过身体的转动和头部的摆动,刺激心经和小肠经,去除心火。
  6. 两手攀足固肾腰
    • 站立位,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自然下垂。
    • 双手向上抬起,掌心向前,手臂伸直,然后弯腰向下,双手尽量去触摸双脚的脚尖,在弯腰过程中吸气。
    • 保持这个姿势片刻,然后缓慢起身,双手放回身体两侧,呼气。
    • 要点:在弯腰过程中,要保持腿部伸直,不要弯曲膝盖。尽量用双手去触摸脚尖,通过拉伸腰部和腿部的肌肉,达到固肾强腰的目的。如果一开始无法触摸到脚尖,也不要勉强,随着练习的深入,身体的柔韧性会逐渐提高。
  7. 攒拳怒目增气力
    • 站立位,双脚分开,距离略宽于肩,膝盖弯曲成马步姿势。
    • 双手握拳,放在腰间,拳心向上。
    • 右拳向前打出,同时瞪大眼睛,怒目而视,拳心向下,在打出拳的过程中呼气。
    • 然后右拳收回腰间,换左拳向前打出,吸气。
    • 要点:在打拳过程中,要保持身体的稳定,马步姿势要扎实。打拳要有力,通过手臂的发力和怒目而视的动作,增强身体的气力和精神状态。
  8. 背后七颠百病消
    • 站立位,双脚并拢,双腿伸直,双手自然下垂。
    • 双脚脚跟缓缓抬起,同时吸气,尽量向上抬起,然后脚跟突然落下,震动地面,同时呼气。
    • 重复这个动作七次。
    • 要点:在脚跟抬起和落下的过程中,要保持身体的正直,不要晃动。通过脚跟的震动,刺激全身的经络和穴位,达到消除百病的效果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动作不要在坚硬的地面上进行,以免对脚跟造成损伤,可以选择在有一定弹性的地面上练习。

总之,科学地练习八段锦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,包括了解其文化渊源、明确练习的好处和可能存在的坏处、掌握正确的练习时间、频次、呼吸配合、热身与放松方法,以及各招式的练习要点等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,充分发挥八段锦的养生功效,收获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